【評論】《衛報》月達一億瀏覽量 它是怎麼做到的?

By | 上午8:47 Leave a Comment



根據發行公信會(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,簡稱ABC)所公布的數據來看,《衛報》The Guardian網站的月流量在今年三月時,首次突破了1億人次,在數位平台發展上寫下新的里程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衛報2013.10-2014.03每月網站瀏(圖表來源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The Guardian網站在今年三月,共有12百萬不同讀者點閱,相較於今年二月成長了12%。針對瀏覽量的成長現象,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的數位媒體部主管Tanya Cordrey表示,三月對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來說,是很美好的一個月份,因為馬航消失與烏克蘭暴動危機這兩起大事件,衝高了網站的瀏覽量,單獨馬航事件達到1200萬的瀏覽量,烏克蘭暴動也有460萬瀏覽量。

另外,Tanya Cordrey還提到,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網站今年瀏覽量成長幅度高達30%,她認為是去年新設立的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澳洲網路版起了作用,配合原有的英國版和2011年設立的美國版,橫跨了全球所有時區,提供全球讀者零時差的即時新聞。

其他英國媒體像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)、《每日電訊報》(The Telegraph)、《鏡報》集團(Mirror Group Nationals)等,網站瀏覽量在三月都有明顯的增加,但是,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是綜合來說,成長幅度最大的。

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也特別為突破一億人次做了短片,介紹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從1995年數位化以來的經營策略。(點我看影片)


從這篇新聞看到了什麼:

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經營新媒體平台的成功其來有自,並不是單靠馬航失聯、奧斯卡、曼德拉去逝等全球大事就可以吸引眾多讀者來點閱,否則,相同的全球大事,為何沒有在所有媒體上發生同樣的效果?

其中的原因,是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長期以來一直用心經營的「品牌形象」,而這種「品牌形象」是會深植人心的,所以,在有大事發生時,讀者想要獲取最新、最可信、最正確的新聞時,立刻會想到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,或是CNNThe New York TimesBBC等大品牌媒體。

而今年四月初剛揭曉的普立茲獎又頒發最佳公共服務獎給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和華郵》,表揚它們報導史諾登揭露政府秘密監控計畫的新聞。由此更可看出《衛報》The Guardian)對於新聞真相與品質的追求。

給新聞媒體的啟示是:

由此可見,即使新聞媒體的載具,從紙本、廣播、電視轉變到網頁、行動平台等新媒體上,最終能夠留住讀者的永遠是媒體的「內容」,一如Bill Gates的名言金句:「內容就是王道。(Content is king.)」。


不過,這是否也意味著,要建立一個全新的媒體平台並不容易,畢竟「品牌形象」可不是一蹴可幾。但是,以台灣的情況來說,主流媒體的「品牌形象」就可不是助力了,趁著多數民眾對主流媒體失望之際,若能把握住「內容」的品質,或許正是新媒體竄起大好機會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